- 田畅;丁洁;
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旅游”的创新性育人途径,在推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和研学资源,博物馆是中小学生吸收营养和提升素养的最佳场所。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的当下,为进一步聚焦江苏省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其相关问题,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内共128家博物馆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现状,旨在为博物馆研学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No.29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 吴朱艺;张智琪;马悦婷;李明军;杨青林;
科技类博物馆作为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第二课堂,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学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校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全国中小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目前,各大博物馆正积极开展研学活动。文章在研学视角下,以科技类博物馆小学生参观行为为着力点,利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西省科技馆为例,探究当今科技类博物馆研学存在的问题,为科技类博物馆研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建议。
2025年01期 No.292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 刘昱;
文章探讨了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为2~4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以支持其在认知、语言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博物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变迁,突出了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早教中的重要性。针对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了博物馆应增强展览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开发安全、适宜的教育内容,以及加强家长或监护人的参与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博物馆不仅为儿童提供一个促进早期发展的学习环境,还强化了家庭与社区在儿童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5年01期 No.29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 王河云;
要想提高文物保护的质量,博物馆需要灵活运用环境监测系统、智能调控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保护,并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等措施,从而让人们拥有更多鉴赏文物的机会。由此,文章将以福建博物院展览文物为例,对博物馆内展览文物的安全管理和保护进行简单的探究。
2025年01期 No.29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 屈红军;秦凯伦;丁壮;李秋玲;宋玉英;
自然博物馆展陈涵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和人类学等方面标本与展品,其专题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通过中国森林沉浸展、国家公园与国家森林步道体验展、濒危物种朱鹮互动展、珍稀动物标本展、塞罕坝精神传承展系列活动,开展生态文明专题教育,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森林博物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充分发挥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
2025年01期 No.29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陈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许昌市博物馆为例,分析了智慧化博物馆转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效果。通过引入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大核心理念,许昌市博物馆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博物馆向智慧化博物馆的转型,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丰富的参观体验。
2025年01期 No.29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 宫凯;
作为博物馆志愿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要载体。通过对于志愿者招募、培训与志愿服务内容等多种志愿服务流程的优化,可以使博物馆更加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效能,一定程度上优化博物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推进博物馆建设工作。
2025年01期 No.29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 邵耀峰;李玮;
博物致知,博物馆作为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地湾博物馆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史前历史的发展脉络及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建成对内提升观众认同感,对外宣传大地湾文化魅力的主阵地。博物馆也被称为除了学校课程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为中、小学提供文化给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服务,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引发了大地湾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的深深思考。
2025年01期 No.29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 陈立荣;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嘎仙洞遗址为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从多个视角探讨了讲好文物背后故事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实践,旨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研究职能,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内涵。
2025年01期 No.29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 邱泉斌;
纪念馆是当今社会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离不开对外宣传展示。纪念馆想要得到快速发展,不仅要展示自己,还要让更多人认可,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纪念馆宣传工作,便是顺应社会趋势、促进纪念馆发展所必须做的一项基础工作。文章以个人工作实践与感悟为出发点,对纪念馆宣传工作的内涵、特点、作用、实际问题、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促进纪念馆宣传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效宣传革命文化、弘扬爱国之风等目的。
2025年01期 No.29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 彭作维;彭欢;彭浩兰;
濂溪书院始建于南宋,经历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精神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书院文化作为传统书院的延伸,与高校德育教育具有精神内核上的契合。“文以载道”的家国情怀、“以德化人”的人文精神、寻“孔颜之乐”的精神品格蕴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数字化时代,实现濂溪书院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融合与实践,既可以助推濂溪书院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可以推动高校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2025年01期 No.29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 杨柳;郑凯利;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饱含着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存在着诸如资源开发程度有限、档案利用形式简单、数字化工作进展平缓等问题,阻碍着其融入党性教育工作的深入落实。为进一步推动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家书档案的深度挖掘,丰富红色家书文本的党性内涵,另一方面要以多种途径对家书档案进行灵活运用,创新其应用模式。
2025年01期 No.292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 沈芳漪;
《明州妙智院记碑》详细记载了妙智院自五代始建至北宋元祐间的历史,有多位丰氏家族成员参与记事树碑,且均与北宋著名官员丰稷关系密切。文献记载丰稷曾请妙智院为功德院,并归葬附近。基于已有的宋代功德寺研究,结合丰稷生平经历,推测他可能在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国元年间(1100—1101)请妙智院为功德院,以守护祖先坟域。后因被列入“元祐党籍”,丰稷被除名夺职,丰氏家族后继无人,使得妙智院从家族私有之功德寺最终转变为一般寺院。
2025年01期 No.292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8K] - 宋佳;
考古报告是一种篇幅较长的、多以专著形式公开发表的田野考古报告。它是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记录,是契合整个时代背景、体现发掘者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的物质载体,也是各项相关科学开展研究的基础。长期以来,考古工作者不断围绕考古报告的编写理念与方法展开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编写经验。近年来入选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的考古报告,则以较高的内容、编校质量,从诸多新角度为同类型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例。
2025年01期 No.292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 刘丹阳;沈婧;
万里茶道作为中国众多文化线路的代表之一,沿线节点留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部分节点与万里茶道相关的遗产认知不够清晰,难以充分发挥遗产的内在价值。文章从文化线路视角出发,以万里茶道节点之一的赊店古镇为例,结合节点与线路整体的关联性及其个性探究万里茶道节点的遗产价值,并据此从保护、文化、发展三个视角提出具体的策略,有助于推进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丰富文化线路理论的运用成果,或可为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2025年01期 No.292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 唐允;
青铜器这一古老工艺的文化内涵与技术演进,揭示了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青铜器工艺技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创新思维。文章特别关注工匠精神的传承,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手工艺和设计领域的价值和意义,详细剖析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从造型设计、纹饰艺术到制作工艺逐一揭示其艺术魅力和时代印记,以此展现青铜器的美学价值和历史见证。文章旨在挖掘青铜器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推动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并鼓励在创新中寻找古老技艺的新生命。通过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论文揭示了青铜器在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对话,为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2025年01期 No.292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 叶欣昕;王洪明;
徽州地区水系发达,古桥众多,其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三江口的镇海桥是徽州地区现存不可多得的石拱桥,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徽州人民创造力和智慧力的承载者。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讨镇海桥的修缮始末及文物价值,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徽州地区的人文底蕴及历史文化,进而引起各方对徽州古桥的关注与保护,传承和发扬徽州古桥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
2025年01期 No.292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 叶东升;
白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端可追溯至汉代,历经隋代的成长,最终在唐代达到鼎盛。德化白瓷,自宋代崭露头角,明代时期达到鼎盛期,其产品种类繁多,涵盖雕塑、陈设器、祭礼器、生活用器及文房器具等多个领域。明清德化白瓷凭借独特的成型工艺与卓越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更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01期 No.29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张晓潇;
制作工艺、审美意识对器物形态的塑造与改变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汉代镜范与镜背的视觉呈现为切入,认为战国至汉代镜范的制作大致经历了模制到刻制的转变,至汉应多用刻制;同时结合镜范内腔痕迹、镜背铭文的线型特点对镜铭的制作工艺予以辨析并做出分类。
2025年01期 No.292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 达娃措吉;
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人们的思想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提高,博物馆展陈设计理念也与时俱进,从内容设计到形式设计,越来越追求人性化,重视展品服务观众。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博物馆内容输出要做到“感性进,理性出”,让观众在博物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方面,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提升展示效果,突出展陈内容特点与展示风格,实现科学性和真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使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
2025年01期 No.292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6K] - 李焱;张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启动后,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市、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吴文化的发祥地,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揭示苏州地域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突出苏州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实证和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为此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率先在地级市中开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也希望能为地方文明探源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1期 No.292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